欢迎来到研学旅行网
首页 > 专家观点

马牧青:出入境游的消失、国内游的尴尬以及沉浸式旅游的虚幻

2022-01-05

旅游是一种异地、异质化生活体验,产品沉浸是产品体验的升级版,沉浸式旅游是生活化旅游的虚拟表现形式,生活化旅游才是旅游的现实回归,也是与世界现代旅游接轨的唯一路径。


文化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旅游回归于生活、乃体验生活。文化和旅游交汇点在于生活,融合点在于生活化,融合路径在于生活化体验、沉浸,乃至生活本身。生活化体验可以是两个极端,要么过去,要么未来,只要不是现代的,就具有了时间层面的差异性和内容的异质化,如果再加上空间层面的异地性或异域性,就有了旅游的特质和功用。(马牧青)

1.jpg

 

入境旅游没了,感觉已消失很久,这与疫情有关,但在疫情之前就已见端倪,疫情是暂时的,而旅游产品的不均衡、不平衡才是低质量发展的根本症结。

尽管前些年的统计数字持续增长,但总感觉很梦幻、不真实。这几年,牧青走过的景区及旅游城市为数不少,依个人所见所闻,在各景区遇见的入境游客并不多。相反,在一些富有原生活气息的古镇古城,倒是隔三差五地见着几个。这说明一个问题:除了知名的山水形胜以及通常的观光客,我国并不是外国主流游客理想的度假旅游目的地。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2.jpg
出境旅游也没了,这完全是受疫情影响,国外产品一直存在,国内客源足够旺,问题是交通阻隔了。这无话可说。

关于国内旅游,前几天听到有人说,刚刚过去的2021年,部分原来热衷于出境游的高端客群溢到了新疆,深不以为然。

这种情况有,但不多。再者,到新疆的主要还是观光客,苍凉旷远、瑰丽奇特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富有异域气息的民族风情是其旅游吸引核,至于原来的出境旅游客群,除了观光之外,大多是体验异域、异质的原生活、原生态和原风景。但在现实条件下,新疆旅游产品魅力已经减却一半,出境游需求和其旅游产品供给并不完全匹配,正所谓旅游供给侧不平衡、不均衡。

新疆旅游资源禀赋极其丰富,但却自断其臂,化优势为劣势。这是一个特例,是否作出适当改变?值得深思。

3.jpg

图片来源▶网络

受疫情跨省阻隔影响,目前国内游时断时续,几乎只剩下近郊游和城市休闲。前者难说高层级产品,无法弥补和匹配出境游的产品空缺。这带有普遍性。

所谓高质量旅游,尽管我们做了不少工作,但目前受疫情影响已成奢谈。至于城市休闲,压根就不是旅游,在城市景观与产品不构成异地差异化情况下,我们只能用虚拟手段模拟场景化体验——这也是沉浸式旅游突然爆火的原因。

         但是,冷静下来想一想,这可能是一条歧路,也是一种无奈之举,或者是一种对现实真环境、真场景、真情景旅游的回避,浮华背后也许就是一两年的事。沉浸式旅游火得了一时,火不了一世。至于元宇宙概念,说聊以自慰也许过了些,但肯定有借机炒作成分。起码目前还没有看到“鼓吹者”所描述的虚幻的蓝图出现。

4.jpg

沉寂之后,我们会有所感触:沉浸式旅游只不过是体验旅游的升级版,有了灯火,有了浮华,甚至有了“剧本杀”之类的文化故事情节,唯独缺少了生活现实。问题很多,诸如:虚幻与现实、人流与高成本、短期与长期、猎奇与重复率、单一Z时代群体与大众消费的矛盾,等等。

沉浸式也许是生活化的前奏,沉浸式旅游的极致化必然是生活化旅游。虚幻的沉浸替代不了生活的沉浸,体验经济与休闲旅游并行发展前提下,生活化旅游才是一个真命题,也是未来旅游的归宿,平淡而真实,休闲而沉静,无论从景观、环境、场景、情境、文化、内容、身心感受等各方面考量,都是如此。

对此,有志于旅游持续和高质量发展者,不可不察、不可不明、不可不审慎、不可不端正。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授权 

免责声明:图文来自于网络,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政策解读

扫码关注
研学旅行网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华夏新锐(北京)教育科技中心
备案号:京ICP备18031541号-1

总部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天坛东里中区甲14号院东楼

运营中心:山东省济南市青年东路18号山东广电产业大厦

合作加盟

wanboshi365

全国咨询热线

18611570377 010-5716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