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研学旅行网
首页 > 历史

在探索中发展新时代壁画艺术

2021-04-2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壁画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1979年首都机场壁画落成,标志着新中国壁画艺术的一个高峰,自此,我国壁画艺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之后经历了漫长的低谷。2016年之后,城市的高速发展为壁画艺术提供了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平台。同时社会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愈发旺盛,大众希望通过艺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为身处公共环境中的壁画艺术提供了极好的发展契机,我国壁画艺术发展又进入一个新的兴盛期。

首先,壁画艺术的发展空间极大拓宽,与公众生活越发密切。我国传统壁画作品多服务于政治、宗教需求,自新中国成立后,市政办公厅、外墙、广场等公共空间成为壁画艺术新的发展领域。视觉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我们追求创作永恒经典的壁画作品;另一方面我们吸收当下流行艺术的优长,扩展边界,让壁画艺术持续焕发活力。2016年,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举办“世界街画艺术展”,重新梳理街画艺术的历史沿革,重新定义“墙绘”,打破过去人们对涂鸦艺术的成见,正式从学术角度将这一“潮流”现象融入壁画范畴。这不仅拓宽了壁画的学术场域,更是对新时代背景下壁画文化的深入思考。在此影响下,壁画艺术家走出了“乡村美绘”的第一步,近年来参与诸多美丽乡村建设。将壁画从“殿堂”带到“民间”,使壁画艺术充满了泥土气、烟火气。

其次,壁画作品与空间、人的关系更受重视。壁画与建筑空间密不可分。首都机场壁画落成以后,袁运甫先生撰文《壁画问题探讨》,对机场壁画创作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提出了“壁画与建筑的整体设计”的观念。“壁画家应充分重视现代建筑艺术和工程技术的变化和发展,并以新的艺术形式适应它。”观点的提出对壁画界、建筑界产生重要影响。2019年落成的中山纪念图书馆壁画《香山星座》总高42.6米,宽4.4米,纵贯七层图书大楼,考虑到不同楼层图书类别的差异性,在设计壁画时将每层空间的主题做了最优分布,使壁画与整体空间相协调的同时与各楼层图书类别相呼应,让作品和建筑空间、阅览环境形成整体。考虑到壁画与观者的关系,壁画的发展还产生了新的趋势——交互式作品出现。交互式壁画改变了原有的输入(壁画的创作)与产出(壁画的欣赏)之间关系,从源头上解决了观众对作品的参与,观众可以通过与作品的互动达到参与“创作”的目的,让作品更多样化、更多反映观众的价值。2019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数字交互影像装置作品《归鸟集》就是很好的例子。

第三,壁画中的时空维度更加多元化。2017年中央美术学院正式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的委托为越中友谊宫设计制作了3幅壁画作品。其中《山水相连 友谊长存》融汇了国情、文化、外交、民俗等文化内涵,并在艺术造型、风格形式和材料使用上取得了突破。随着多媒体数字技术在壁画领域的运用,影像技术有着与生俱来的四维空间、多维空间的表现力,其势必为壁画学科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

第四,跨学科交叉互动更加频繁带来材料的多元化。李化吉先生曾说:“壁画不是按照性能分类,而是以功能分类。”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壁画不是单一的画种,它极具包容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艺术的表现手段和材料的丰富,使得壁画的表现方式愈发充实也更加适应当代艺术潮流和时代的需求。

第五,相关产业长足发展,逐步完善。一幅壁画作品的问世绝非仅凭一人之力。从作品的设计、采样、制作加工、运输、安装调整到落成,不仅需要设计团队的整体协作,也少不了强大的技术依托。2016年,高11.24米、宽11.44米的巨幅玻璃马赛克壁画——《黄河颂》在延安大剧院胜利竣工。该作品设计方案多次修改,单体幅面之大、细节之丰富、制作之难前所未有,对于艺术家和材料生产企业都是不小的挑战。

在迎来大发展的同时壁画艺术也不可避免地面临许多问题。首先是商业广告与壁画艺术品之间的视觉冲突。现如今大量商业广告充斥公共空间,艺术品处于功能性、审美价值被大大削弱的尴尬境地,如何协调艺术品与商业广告之间的关系是空间设计者和壁画创作者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其二,作品品质良莠不齐。伴随着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建设对于壁画需求量大增,部分创作者缺乏对于项目周边人文、建筑环境、艺术语言、材料语言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导致作品主题不明确、缺乏艺术表现力。还有一部分作品虽然设计精良但制作粗糙,导致呈现效果不尽如人意。这就需要艺术家在提高自身创作水平的同时拓展思维、摆脱固定思维和创作模式化的束缚,拓展对于壁画形式规律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同时还要建立并完善作品审核机制,从设计、制作、安装等多方位入手,保证壁画作品高品质完成。其三,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建筑空间、人们的审美需求、装饰需求等因素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因此,必须认识到时代变化给壁画创作、教学带来的新问题,在尊重观众审美取向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特色、引领大众审美取向,并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来源:文化旅游部

政策解读

扫码关注
研学旅行网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华夏新锐(北京)教育科技中心
备案号:京ICP备18031541号-1

总部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天坛东里中区甲14号院东楼

运营中心:山东省济南市青年东路18号山东广电产业大厦

合作加盟

wanboshi365

全国咨询热线

18611570377 010-5716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