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研学旅行网
首页 > 研学资讯

再任凭野蛮生长,研学旅行或将迎来一场“大整肃”

2021-09-06

最近人民网、光明网等密集报道发声揭露夏令营乱象,表明绝不能任其野蛮生长。



1.jpg
11.jpg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有4.8万家夏令营相关企业。其中,80%的企业是在近五年时间内成立的。


作为研学旅行市场的重头戏,夏令营市场的增长势头和未来潜力,的确不容小觑。


然而,在火爆的市场背后,包括夏令营在内的研学旅行赛道的师资存疑、师生比过低、管理存在漏洞。部分机构存在“霸王式”签约,给安全性和消费者维权带来隐患。


2.jpg

▲某夏令营组织机构的宣传图片


近几年,从教育部、原国家旅游局等11部门2016年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到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谈论研学市场都离不开一个“大”字,大爆发、大洗牌、大转型、大撤退、大赢家等等,说明这个市场在很多业界人士和研究者眼中的重要性以及高关注度。


易水认为,“双减”政策下,不是堵住校外培训的乱象,而让研学旅行赛道乱来,各类校外教育都要引起警惕。包括夏令营在内的研学旅行,作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确实值得期待。但是研学旅行赛道疫情前已经存在不少乱象,在安全责任、收费标准、市场准入门槛、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计、研学基地营地建设、综合配套服务等方面的问题一直不断。如果行业继续拖着“病体”前行,而一些研学企业任凭其野蛮生长将拖累一个行业,立于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导向下,以当前这个发展周期的政策端发力特点,一场研学行业的“大整肃”或也将到来。



01

带营教师资质堪忧
师生比宣传闪烁其词

与一般的旅行不同,家长在挑选暑期夏令营时,更看重孩子在旅行中知识的增长、眼界的开阔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同时夏令营活动的管理、安全等因素也十分重要。


然而,与举办方不遗余力宣传夏令营的诸多好处和优势相比,参营师生比、人员准入资质等关键词在其宣传中却显得过于“低调”


不久前,山西太原家长李女士经过精挑细选,给上小学的女儿报了一家“英式”夏令营。


该营的组织方来自北京,声称团队很专业,同时参营价格不菲,于是李女士放心地把女儿交给了对方,但随后发生的事却让她始料不及。


“老师对宿舍管理非常放任,有些孩子年龄较小,生活能力弱,老师根本不去指导,甚至遇到霸凌现象也不出面协调。”


李女士质疑,类似由小学生独立参营的寄宿式夏令营,营地老师有无选取标准,是否需具备一定资质,是否做过岗前培训,是否熟悉学生心理,都要打个问号。


对比浏览多家夏令营、研学机构公众号发现仅有部分机构会主动在页面上说明参营的学生人数、师生比等关键信息。


3.jpg

▲某夏令营组织机构在宣传页面注明了“师生比”,但部分组织机构并不注明。(来自手机截图)


由于对专业人才的高度需求,当前,多个部门和机构已经陆续推出了“研学旅行导师”、“研学导师”、“研学旅行规划师”等资格认证,当然认证标准也是五花八门。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暑期夏令营、研学活动的季节性强,每年暑期,一些机构都会出现临时增加、聘用营地老师的现象。


“不需要特别的资质和审核,在校大学生也可以。一个老师带20多个孩子的情况时有发生。”


由于很多都是组织方跟外地培训机构合作的产品,对于营地老师、研学导师的身份和来源,组织方其实也不是很清楚。


4.jpg

一位夏令营组织人员坦言,对研学导师的具体来源、资质等并不清楚。(来自手机截图)



02

“霸王式”签约维权难
层层转包留隐患

通过走访了解,当前夏令营多采取“先付款再签合同”的报名流程,也让消费者意见较大,给后续维权带来诸多隐患。


天津一位家长在孩子首次参营时,特意选择了一家办营时间长、收费较高的机构。


原定活动时长是两周,以英语训练为主,但开营后一两天,孩子就表现出了不适应。


“英语能力达不到,上课听不太懂。”这位家长说,因事出意外,且合同里规定“因个人原因出现的退营不予退费”,导致她后来的退费过程十分周折。


通过咨询了多家夏令营主办方,发现对方均要求家长先支付全款,然后签协议,个别机构甚至拒绝在家长交款前提供协议范本。


其中一家收费最高的夏令营的工作人员称,营地名额紧俏,家长交全款后孩子方可优先面试,面试通过才能参营,俨然“供方市场”的派头。


5.jpg

▲一家夏令营组织机构宣传页面上的报名流程,要求先交全款,“锁定面试名额”。(来自手机截图)


一些家长还指出,近年来线上报名越来越常见,有的机构打着组织夏令营的旗号,却连办公地点都没有


一旦发生纠纷,根本找不到组织方的人,更别提维权。


除了“霸王式”签约,夏令营组织还存在层层的情况,给学生安全和后续维权带来隐患。


“有些地方没生源,就靠转包。”一位业内人士坦言,“但转包过程中出现意外怎么办,目前谁也说不清。”


山西太原一位家长说,今年她给孩子报名参加了一项北京名校游学活动。


没想到两地人员衔接“有误”,孩子们抵达后无人接站,无人安排住宿,在人生地不熟的城市滞留长达10多个小时。


6.jpg



03

准入门槛低  获利空间大

本应该造福家长、孩子和社会的夏令营市场,何以发展至此?


一个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夏令营市场的准入门槛低、获利空间大,仍处于野蛮生长期。


据调查了解,除去硬性开支,一般夏令营的利润平均可达30%—40%,一些小的夏令营机构甚至能达到60%—80%的利润。


利润如此巨大,驱动着一些夏令营主办方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甚至出现所谓“层层转包”等乱象。


更关键的是,由于缺乏明确的监管主体和专门的行业规范,一些市场乱象不仅没有得到及时“刹车”,甚至还在愈演愈烈。


有从业者就坦承,“只要有场地、教师资源和获取学员的渠道,谁都能办夏令营。”


而至于各类夏令营的师资、安全、保障等各项具体指标如何、真实效果怎样,大多也是机构“自吹自评”,权威公正的效果评估,几乎是空白。


当前,我国包括夏令营在内的研学旅行行业,普遍缺乏客观、有效、明确的课程评价机制,亟需在评价理念、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反馈等方面建立第三方评价考核体系。


否则,家长和孩子花了大价钱,投入了时间,真正学到的、得到的又能有几分?


自身毛病不少,监管角色模糊。这样的夏令营市场,是不可能健康持续发展的,家长和孩子的切身权益也难以维护。



04

夏令营成“夏利营”,监管得跟上

夏令营属于一种营地教育,其本质是教育而不是纯旅游或者别的什么。与按部就班的学校教育不同的是,牵涉诸多环节的夏令营,其要求更高。


真正有价值的夏令营产品,需要有研发团队与有经验的老师作支撑。夏令营比拼的不是营地有没有高大上的硬件设施,而是营地中的人——从管理者的用心,到辅导员的素质。


目前,研学旅行企业主要业务条块包括夏令营冬令营、户外活动、亲子体验、修学旅行、社会实践、营地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等。研学项目主题主要有自然、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红色、军事、亲子等。


一个优质的研学旅行企业,首先需要有教育情怀,并以研学课程设计为基础依托,以服务流程为主线,在安全管控、产品研发、销售推广、采购管理、团队运作、后续服务等环节都要有着较为成熟的运作模式。


令人遗憾的是,国内很多机构之所以热衷搞夏令营,并不是怀着做教育的初心,更多的是冲着赚钱而来,难免泥沙俱下,乱象纷纷。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7.jpg


随着“双减”文件的“靴子”落地,校外培训机构大搞学科培训的问题得到有效整治,但有些培训机构换个马甲办夏令营,却游离于监管之外,也需要切实予以防范。


夏令营成“夏利营”,监管得跟上。


包括夏令营在内的研学旅行行业监管,不仅要明确相关活动的主管部门和监管责任,妥善解决事后维权问题。还应该通过加快行业标准的出台和建立行业公共平台等措施,将监管前置尽可能做到防范未然,如此才能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文 / 刘翔霄 马晓媛 林风 赵志疆   图 / 网络

来源:研学头条、新华视点、人民网、钱江晚报、光明网


政策解读

扫码关注
研学旅行网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华夏新锐(北京)教育科技中心
备案号:京ICP备18031541号-1

总部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天坛东里中区甲14号院东楼

运营中心:山东省济南市青年东路18号山东广电产业大厦

合作加盟

wanboshi365

全国咨询热线

18611570377 010-5716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