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双减政策”正式公布,在整个泛教育行业掀起狂风巨浪,尤其是主
营方向为课外及线上辅导的K12赛道,可谓遭遇“灭顶之灾”。近日,中共中央
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
负担的意见》正式公布。在政策出台之前,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已开始向素质教
育、职业教育等赛道转型,研学旅行与劳动教育成为“双减”政策的最大受益
者。研学劳动教育俨然已成为市场刚需,未来10年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研学劳动教育俨然已成为市场刚需
针对“双减”政策,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指出,校外培训机构可以做
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项目,比如研学旅行、社会实践
等。今年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0岁至14岁人口为2.53亿,
占17.95%,较10年前上升了1.35个百分点。而目前研学旅行的对象超过80%为3
岁至16岁人群,不断增长的适龄青少年人口将为研学旅行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去哪儿平台上的研学旅游订单量已经超过2019年同
期的七成,超过80%的家庭出游用户会搜索研学相关的旅游产品;携程暑期旅游
大数据也显示,研学旅游产品较2020年暑期增长超过650%,研学类产品搜索量
较去年同期增长2倍以上;同程旅游的平台预订数据显示,在暑期亲子游订单中,
研学类产品订单占比高达68%。
“双减政策”的出台规定:“校外补习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
假期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学生们的周末时间将得到释放。
虽然目前政策刚刚出台,还有待观察,但已有不少研学产品经营者对未来的市场
发展抱有极大的信心,“学生不上课外班了,空出了周末和寒暑假,分给旅游的
时间和精力将会大大提升”。
从业者对于市场的期待并不是空穴来风,携程在7月发布的《2021暑期旅游大数
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从供给侧角度看,研学旅游产品较2020年
暑期增长超过650%,虽然今年的暑期游因为疫情而提前结束,但市场对研学产品
的需求并没有减弱,加之政策原因,可以合理预估研学市场将在未来有更佳长远
的发展。
不过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双减政策”下原本属于补习、培训企业的人才、资
金将会有很大一部分流向研学劳动教育市场,催生出一批新的研学企业,严重挤
占现有的研学市场,对原有的研学企业造成冲击。
不过也有部分从业者表示,由教育行业转型而来的新研学企业,或许能促使研学
产业进一步升级。当前的研学产品多集中在劳动教育、自然体验和兴趣培养等方
面。虽然课外补习班暂停了,但家长对于全面提升孩子素质教育的需求短时间内
不会消失,而教育行业在这方面的经验将有助于研学领域内素质教育和研学、劳
动教育等实践教育的融合提升。
当前的研学产品多集中在劳动教育、自然体验
补习班没了,释放的不仅是学生的时间,连带家长们也能从不停地接送任务中解
放出来,这样就让亲子出行变成未来假期的标配。
据携程发布的《报告》显示:暑期亲子游订单总预订金额较2020年同期增长
463%,平均花费金额较2020年同期增长84%,“双减政策”实施之后,平均花
费金额这一项可能会呈现出更高的增长趋势。
进入2021年后,亲子游的市场热度一直居高不下,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建立一
段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性,而亲子游正是家长们的首选。不过当前亲子游虽然市
场广阔,但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究竟什么样的亲子游产品,才能满足家长和孩子
双方的需求呢?
目前家长对于亲子产品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带着孩子游山玩水了,更多家长是
希望通过旅行和劳动实践达到教育的目的,尤其是课外补习班没有了以后,户外
活动和科学探究相融合的产品将会成为发展趋势。
需要平衡家长和孩子的不同需求是亲子游产品与“普通”旅游产品相比最大的不
同点。有不少家长表示在消费过的产品中缺乏体验感,亲子游虽然更侧重孩子的
体验,但家长才是实际的投资者和决策人,让家长们也能参与进来,进一步提升
产品的多性。
安全问题一直是家长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
识都还没有健全,因此,在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措施尤为重要,同时,现阶段
疫情防护措施更加不能松懈。
“双减政策”刚刚落地满一个月,后续过程会不会出现各种变数仍存在未知。表
面上“双减政策”对不涉及素质教育的研学劳动教育、亲子产品影响不大,但在
执行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从严管理”的政策,甚至是“层层加码”的情况,这
些都有可能会影响到未来行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涉及教育元素的研学劳动教育产品或企业有可能受到更加严格的监
管,资金流动受到影响,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将是一场考验。
免责声明:图文来自于网络,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合作加盟
wanboshi365
全国咨询热线
18611570377 010-5716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