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研学旅行网
首页 > 政府声音

文旅助推春天里的乡村振兴

2022-04-01

早春三月,一波又一波乡村振兴的热潮正在涌起:优选产业、乡村旅游、非遗文化、人才筑基……

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考察时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这一重要论述,为新发展阶段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主攻方向、明确了方法路径、提供了工作遵循。

当前,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强化乡村发展的产业支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广大农民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为此,本报特选取广西、山东、浙江等地的典型案例,从乡村文旅、完善乡村服务、改善村容村貌、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文旅消费等方向进行分析报道,以飨读者。


广西: 


文旅赋能 乡村风景独好

郭凯倩

春光明媚,“猫”了一冬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感受春天的气息,宁静、悠闲的乡村成为不少人春游的目的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岔山村,古朴的村落在春意的映衬下格外迷人,吸引了一批批游客畅游其间。

近年来,广西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以品牌为抓手,大力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推动力。2021年,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约3.86亿人次,同比增长25.7%,占全区国内游客的48.4%。

加强顶层设计,凝心聚力搞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三农”工作重心已全面转向乡村振兴,其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广西的城市化程度相对较低,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意义更加重要。为此,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成立了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工作。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持久的重大工程。”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甘霖表示,要在巩固前期脱贫成果的基础上,发挥好文化和旅游励民、富民、安民的作用,丰富旅游业态,打造旅游新产品,努力走出一条乡村美、产业旺、文化兴、农民富、生态优的广西文化和旅游乡村振兴之路。

2021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相继编制实施了《全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广西文化和旅游厅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广西实施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乡村旅游廊道建设工程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从顶层设计引领创新发展。据悉,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21年已先后下拨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共计3.7亿元,支持图书馆、文化馆、游客服务中心等乡村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深化产业融合,多措并举促发展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为落实文件精神,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制定实施了《2022年广西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工作要点》,把乡村旅游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推动乡村旅游与农村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努力促进旅游市场复苏、刺激旅游消费、增加农民收入。广西各地市也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与农业、林业、水利、健康、体育、教育、科技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丰富旅游业态,打造旅游新产品。

1.jpg

▲ 三江侗族自治县布央村依托特色农业发展乡村旅游   龚普康 摄


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布央村坐落在海拔600米至800米的仙人山上,连片的茶园把布央村装扮得绿意盎然。依托当地的生态景观和侗民俗文化,布央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悠闲旅游”融合发展,依托3900多亩茶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力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模式的乡村旅游。2021年,布央村《茶旅融合美了乡村富了农家》文旅助力乡村发展案例荣获了广西文化旅游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柳州市以全域旅游为引领,率先设立乡村旅游重点村培育经费及奖励机制,成功打造了一批主题民宿及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如今,全市共7个村镇入选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录,6村1镇获评广西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有效助推县域旅游发展。

依托黄姚古镇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品牌优势,昭平县打造了黄姚镇北莱村乐耘乡村振兴示范点,通过引进不同业态的企业,将集装箱养鱼、鹧鸪养殖、水果种植、农耕体验、休闲旅游等进行深度融合。通过示范点的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周边旅游资源的整合发展,全县打造了“一乡一景”“一村一色”等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兴安县以灵渠为纽带,有选择性地保护开发古村镇、营造生态农业新村、开发旅游扶贫村屯等,建设灵渠乡村旅游带,形成了“一街一景皆成文,一墙一瓦皆入景”的兴安桂北老家乡村旅游品牌。

以点带面,品牌建设提质增效


近日,农业农村部向全国征集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春季)精品景点线路。广西贵港市结合当地特色农事节庆、农耕文化、农事体验、民俗文化、田园景观、乡村夜经济等乡村特色,以“春观花 领略农耕文化”为主题,推荐了3条乡村旅游精品点线路,为促进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休闲农业是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郭绪全介绍,2021年起,广西首次推动开展了“春、夏、秋、冬”四季休闲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推介活动。通过推介活动,不断丰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宣传内容,进一步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机制和手段,把精品景点线路真正地推出去,让更多游人真正地走进来。

前不久,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发布了《广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将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列入重点工作。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启动了文化旅游乡村振兴重点村镇品牌创建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赖富强表示,以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为目标,将持续推动乡村旅游品牌建设工作,继续创建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在阳朔、大新、金秀、三江、龙胜、融水、涠洲岛等打造一批高品质的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推进乡村旅游廊道建设,构建桂北山水田园、桂东特色农业、桂中民族风情、桂西长寿养生、中越边关风光等一批乡村旅游廊道。



浙江:


 春日里,探寻一条“艺术乡旅”

骆  蔓

2.jpg

▲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淳安县梓桐镇杜井村  (杭州市淳安县梓桐镇供图)


明媚春光中,走进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梓桐镇杜井村,跃入眼帘的是白墙古道青石板,飞檐黛瓦古香樟——有着“书画小镇,雅韵杜井”美誉的小山村,书画元素随处可见。

杜井村党支部书记胡淑琴告诉记者,2007年,淳安县行政村调整,杜井村由原杜井村、洋峰村、安山村、杨村4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得益于梓桐镇政府所在地优势,村内修建了“两院一馆”:梓桐镇书画院、府前街书画院和梓桐艺术馆。梓桐镇书画院专门收纳展示梓桐农民书画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其中包含了杜井村众多农民书法家、画家的作品;府前街书画院则集作品展示、写生创作、研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除收藏有本地知名书法家的作品外,还展出沙孟海、李伏雨、刘江、吕国璋、游三辉、姚连桥等著名书画家的精品力作;梓桐艺术馆与西泠印社、中国美术学院等知名机构联手打造,是一个在浙江省都颇具影响力的书画专业艺术馆。

“馆内展厅每年会滚动展出书画精品500幅,名家工作室每年吸引名家50人入驻,创作书画精品300幅以上。”胡淑琴说,“梓桐镇是淳安县内唯一的杭州市级‘民间书画之乡’,但它也曾是淳安9个重点工业重镇之一。”

近年来,梓桐镇实现转型,从书画、文创、摄影等领域入手,通过艺术助力乡村振兴。按照“立足文化、跳出文化、繁荣市场”思路,坚持盘活闲置资源、向存量要空间,收储并改造闲置建筑388处。同时,整合美丽乡村建设等资金,扎实推进农村古建筑、古祠堂修缮和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恢复,打造形成了西湖蚁巢、梓溪雕塑、汉墨黄村、雅韵杜井、红色程家源等一批特色文化村落。

“乡村振兴,我们靠艺术。”胡淑琴说,“村里民间书画文化氛围浓厚,每年过年写的春联、常用农具上写的年号姓名、新建房屋门楣和窗户上的吉语等村民都很讲究,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会舞文弄墨。”这些年来,杜井村充分利用现有基础,以书画聚集人气,同时创新书画节举办形式,将其打造成为横跨全年的节日庆典,提升游客到镇频次。同时,鼓励镇民宿、旅馆开展提升改造,引导杜井村农户改造闲置房屋,融入书画、摄影等元素,继续深化书画、摄影主题村落。此外,结合写生基地和摄影基地的建设,打造“网红”打卡点,拉长旅游线路;聘请专业团队对农事体验、书画观光、写生摄影等项目进行专业化设计,打造一条具有杜井特色的吃、住、游一体旅游线路。

记者发现,杜井村四面环山,一湾清澈的溪水绕村而过。村头梓桐溪飞瀑悬挂,景色怡人;村脚千年古樟、百年古桥相互映衬,桥下鱼游浅底、鸭戏水面,灵动温馨;沿溪修建了步行绿道,徽派凉亭、街景小品、前山湾登山公园,极具休闲、养生、写生价值;村内因地制宜,借用梓桐书画文化特色,完善美丽庭院建设、大学生写生拐点,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村里组建的竹马队、书法队等10支文化活动队伍,丰富着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2019年,杜井村以创建首批浙江省美育村(社区)为契机,成功引进淳安千岛湖梓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杭州千岛湖德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运营,并借助企业力量招引全国知名书画家张大千再传弟子游三辉、“牡丹仙子”姚连桥等20余名专业书画人才签约梓桐,开设名家讲堂,定期向外授课,吸引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28所高校落户梓桐写生实践。

与此同时,当地还聘请了宁波大学中国乡建与国际艺术交流研究中心严渊博士为杜井村的美育指导员,开展大学生写生活动、承接国家级艺术项目、启动艺术生态新农民培育营项目,定期开展农民培育营教学活动,积极培育农民绘画人才。2020年1月“我们的日子”梓桐新农人画展在上海开展,现场农民的作品以7500元高价拍卖成功,让村民切实体会到艺术变现的喜悦;2020年5月发起“江南文化名镇联盟”,丰富农产品艺术附加值,打造文创“网红”农产品,梓桐镇团委、妇联帮助指导,鼓励村民利用互联网开设直播销售农民画,提高农民收益;与浙江美术馆、杭州国画院等专业机构合作,成功举办了“浙江风采 决胜全面小康”全省美术作品展、“巾帼心向党,献礼母亲节”浙江最美女艺术家作品巡展、浙江省大花园项目“诗路花园”江南秘境画展等数十场大型画展活动。杜井村至今已成功举办7届书画文化节,接待中小学生写生、研学4.5万人次。



山东:


“非遗+电商”为乡村振兴打开思路

孙丛丛  文/图

3.jpg

▲ 山东夏津“虎头鞋”新产品不断激发人们的消费意愿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山东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工艺遍布城乡村庄、联系千家万户的优势,出台一批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拓展一批乡村非遗新业态、带动形成一批乡村非遗龙头品牌。当下,借力数字经济、网络电商等新发展手段,“非遗+”正带动国货国潮兴起来、乡村文旅消费旺起来。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73%以上的非遗项目保存在传统乡村。《2021非遗电商发展报告》发布了一组数据:过去一年,有1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产业带在淘宝天猫年成交过亿元;和两年前相比,开通淘宝直播的非遗店铺数量增长了115%;超过67%的非遗淘宝店主在店铺经营中找到了传承人。可见,数字化的加持直接拉近了非遗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对于广大乡村来说,既激发了传承人群传承技艺、融入市场的积极性,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内生动力。

在新趋势引领下,山东加强顶层设计、整合优势资源,通过举办山东非遗购物节、视频直播家乡年等活动,引导非遗“触电”探索、走进大众生活。从2020年至今,山东非遗购物节已举办两届,均通过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发放惠民消费券补贴,以线上线下互动的方式让消费者和商家切实获益。比如,2021年山东非遗购物节的线上环节就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与阿里巴巴、京东、聚匠网等电商平台合力打造,在淘宝网开设“山东非遗购物节”专场,集中推介小磨香油、王村醋等28家具有山东特色的优质非遗店铺,在京东非遗购物节亦开设“好客山东”专场。瞄准春节消费市场,2022年1月,山东启动了“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截至2月8日,在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非遗里的山东年味”话题下,山东各地非遗保护机构、非遗传承人等上传的视频播放量达4亿余次,各类主体还开展了带货销售、技艺培训等多种形式的直播活动。济南市莱芜区陈楼村是远近闻名的糖瓜专业村,从10多年前“陈楼糖瓜”卖不上价钱到如今成为“网红”产品,电商平台的作用功不可没。据介绍,今年春节期间,“陈楼糖瓜”相关产品销售额达700万元。目前,全国有38家电商经销此产品,其产量也由原来每年105万吨提升到现今350万吨。“今年我们参加‘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后,有20多个‘网红’来村里拍摄糖瓜制作技艺,带动了糖瓜销量的上涨,也给村子里聚集了人气。最重要的是,村民们更加相信可以通过这门手艺增收致富。”陈楼糖瓜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陈佃起说。

依托电商销售渠道,一些富有地域特色的农文旅产品得以输出到外地、不再处于“被遗忘的角落”,与此同时,山东各地还培育孵化了一批淘宝村、淘宝镇,形成了非遗关联产业的规模化效应,从而带动了乡村产业模式转变和消费结构升级。山东滨州市博兴县锦秋街道湾头村的发展变化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湾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安之庆介绍,湾头村是全国首批“淘宝村”,该村一直把“非遗(草柳编)+电商”融合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目前,村内有草柳编工艺品企业50多家、电子商务直接从业人员2000多人,同步设有26家快递公司和5家物流公司网点,还催生了纸箱生产、实木加工等配套产业,拓展了产业结构,拉长了产业链条。“为适合电商销售特点,我们不断满足年轻群体追求新颖、个性的消费需求,制作了一批草柳编装饰画、摆件等衍生品。”该村手艺人王贵芝说,这些小巧思、新设计,既为非遗注入了新时代印记,又获得消费者广泛认可。据悉,博兴县依托草柳编、老粗布2个项目建立电商产业园,采用“培训班+基地+电子商务”模式运行,实现年在线销售额逾5亿元。

另外,山东还通过深化“非遗在社区”试点、打造乡村旅游新模式等,挖潜消费需求,提升智慧化服务水平。比如,青岛市通过实施“优农”项目,推动青岛农品进社区,在数百家线下社区超市设非遗专区,陈列流亭猪蹄、即墨老酒等非遗产品,同时,还入驻社区团购平台,实现非遗产品线上下单、团购预售,并借助平台大数据分析以销定产,进行精细化产品运营。此举既打造了乡村(社区)非遗新业态,又通过多方联动赋能,为促进消费提质、产业升级提供了有效经验。


来源:中国文化报

免责声明:图文来自于网络,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政策解读

扫码关注
研学旅行网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华夏新锐(北京)教育科技中心
备案号:京ICP备18031541号-1

总部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天坛东里中区甲14号院东楼

运营中心:山东省济南市青年东路18号山东广电产业大厦

合作加盟

wanboshi365

全国咨询热线

18611570377 010-57166767